M Art Center logo

行传

2023年4月22日 ~ 6月30日

对于骆丹来说,旅行和摄影就像他整个创作行为的两个面向,前者是告别,后者是进入;前者是回应内心,后者是走进现实,向外寻找。在旅行中,他可以摆脱困住自己的日常;而摄影,则是他积极的选择,进入社会现场的第一线,是一种顾铮所说的中国当代摄影中的“自主的观看”。

骆丹的“观看”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“318国道”和“北方,南方”两个系列。在这一阶段中,他以全景式的视野对中国各地的社会现实展开观察和记录。但在保持宽阔的视野的同时,他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具体而生动的特写——人和他们的活动,或者说社会景观的切片。这些画面有的带有宗教画般的肃穆,有的又像风俗画一样轻松;有的是对现实的超现实主义拼贴,有的则是写实式的刻画描摹。在他观看的一放一收之间,以及不断的行进过程中,他就像是编织出一场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蒙太奇,表现了它极其丰富的,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社会样貌。

而在第二阶段的“素歌”和“无人之境”中,他的目光则更为专注,集中于一个地方或一片区域,反映一个现象或一种情绪。”素歌“所拍摄的是云南一个偏远山村中一群有着虔诚信仰的人。古老的湿版工艺的效果抹去了时间的间隔,有如信仰世代不变的传承。那种灰暗而又精致、柔和而又沉重的气息传递着温和、平静和友善的情绪。照片拍得平实轻松,又浪漫伤感。而在“无人之境”中骆丹以大场景来表现看似无人的、荒凉而壮观的西部风景。但如果仔细查看,我们又总能在画面里找到人活动的痕迹。那些本该宏伟的建筑结构,或者具有强大力量的机器在雄伟的自然环境中显得微不足道。如果说“素歌”中我们看到的是人平静而自足的生活和精神,那么“无人之境”所暴露的是人勃勃的野心和贪婪。

骆丹的这几个系列可以说为当代中国描画了一幅生动的社会肖像,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世间百态,以及人的精神状态。骆丹曾经说过他的摄影“必须拍摄人”。在这几个系列中,艺术家是从对人和他们生活的直接表现和记录,发展到被一群人的精神和信仰所吸引,再到将人放在更大更荒凉的自然中,以批判也是怜悯的视角去观察。而更重要的是,在这些作品中还存在着一个不停寻找的人,那就是艺术家自己。

笔者曾经在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,骆丹以及之后的一群同样展开旅行拍摄的摄影家的实践就像一场“朝圣之旅”。对于他们来说,这样的纪实摄影不仅是一种“认知社会现实的视觉样式”和一种“文化批判的装置”,还有一种艺术创作所常包含的对于内心的追寻。这个内心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的存在,它是在旅行的过程中的一种内外的呼应。正如摄影,它既是向外的观看,也是内心和外在的相互投射。他通过向外的求助来解决内在的问题,用外面的世界充实自己的内心,由此实现与对象的共情、连接、认同。他从快速旅行中的拍摄,变成安静的观察,甚至像朝圣者一样体验孤独的修行。彼得说“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”。骆丹用切实的行动画出了那个大大的十字,在行动中实现自己的生活。

文/施瀚涛

海报